迎江區是傳統商貿大區,2019年,該區服務業產值達到169億元,工業產值36億元,高新產業總產值14億元。近年來,迎江區不斷深入思考優化產業結構,不斷加強與先發地區的比較研究,積極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能。
“科技創新工作,過去我們也做了一些探索與嘗試,但是和山西相比,他們通過調整思路,進行體制機制改革,不斷加大投入,科技實力顯著提升,經驗和做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。”迎江區區長章洪海告訴記者。
章洪海認為,迎江區推動科技創新工作要結合長三角一體化,圍繞上海地區來發力。“在長三角27個城市中,上海的科技創新最具代表性,對周邊的輻射作用極強,我們要緊緊圍繞上海這個科技創新的高地,把迎江區的科技創新工作推上新臺階。”章洪海說。
通過系列的考察學習,迎江區初步擬定計劃:在工業領域方面,首先將分批有序進行開發區園中園建設,“迎江區第一個園中園——秦潭湖裝備制造科技園,于2017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,目前已經建成,有近三十家創新企業在這里孵化發展。”章洪海介紹說,未來兩年內,我們將再投入10億元建設多個個類似的科技創業園,將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中小微科技創新企業引到我們迎江生根發芽、開花結果。同時強化科技企業融資支持,降低科技企業貸款擔保門檻,加大工業創業基金力度,支持中小微科技企業加快發展。加快工業孵化器和雙創基地建設,打造更多更實的科技創新平臺。
章洪海認為,除了工業,服務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同樣大有可為。“大家通常覺得服務業沒有什么科技創新工作可做,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。平時我們理解的服務業是傳統的服務業,但是新型的服務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投入力度都是非常大的。”
迎江區的首位產業定位是現代服務業,在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方面,迎江區將探索在上海設立服務業飛地創新中心,將科技成果與迎江企業嫁接,與迎江資本嫁接。設立飛地服務業孵化器,將上海的企業注冊在迎江、辦公在上海,對接在上海地區所有國有和民間資本投資運營的產業園,形成更緊密的合作。同時,積極引進上海地區科研機構,在迎江建立區域研究分支機構,設立應用機構和市場推廣中心。
章洪海認為,迎江區沒有大面積的土地,迎江區的農業科技創新必須與農業發展融合,著力發展科技水平比較高的農業。目前該區正在建設麥隴香文化農業科技產業園。“在麥隴香產業園運營過程中,我們將與上海及周邊地區一些先進的農業科技創新的科研機構、院所及大學進行合作。引進發達地區數字農業企業入駐,培育數字示范農場。以‘公司運營+集體自營+農戶植入’的運營模式,配套開發打造數字村莊示范區。”章洪海說。
(全媒體記者 白萍)